找到相关内容463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修行人不能以五种邪命过活

      大乘修行人不能以五种邪命过活 作者:索达吉堪布讲只要活得非常清净,没有以世间和邪命养活,那自己当下死亡也没有怨言。所谓的邪命养活,从广义上讲,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,有些佛经...获得财产名声,身体的行为装得如理如。听说有些人为了骗取信徒的信心,本来不是出家人,却扮成出家人的样子,给别人灌顶、说神通。外表上他好像眼睛都睁不开,一直身体跏趺、闭目而坐,俨然好似一位真正的菩萨,但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554388.html
  • 略述三十七道品

    弥陀经》说:“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,五力,七菩提分,圣道分如是等。”即使带业往生极乐之人,虽脱离生死苦海,似可不必用四念处,四正勤道品,但其他道品还必须修习,故弥陀愿力所化诸鸟,也常说“五根,五力,七菩提分,正道分”之。令极乐人民,依此修习断惑证真,何况我等博地凡夫。   三十七品之内容,依《法界次第》所说:   一,四念处。念即能观之智,处即所观之境。以智观境,称为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358270.html
  • 出家人:世间最贵者

    抛开世间五欲束缚,追求最崇高真理的象征。《地藏十轮经》中,有出家人较世间诸人尊贵的种种说明,《宝梁经》中,也谕示了应以敬重袈裟,即“于身袈裟应起塔想、世尊想、寂灭想、慈想、敬如佛想、惭想、愧想、令我...舍弃世俗获得出家身份,这是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宝都不能相比的。从出世间的功德来讲,在佛法经论中有许多圣教的证明,大家可去详为参阅,但总而言之,有幸披上出家僧衣是千百万劫中难以得到的。然后从世间的角度来讲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666887.html
  • 中华孝道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弘扬

    孝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伦理义务?有的学者通过分析认为,主要是养亲、敬亲、悦亲、谏亲、念亲、显亲、继志述事、尽职尽忠。还有的学者提出了行孝:养亲、关亲、敬亲、顺亲、礼亲、谏亲、光亲、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179919.html
  • 引诱我们趋向罪恶深渊的名利与赞誉

    名誉前,是很如的修行人,但声名大振后,许多人前来恭敬赞叹,这时他的相续中很容易生起种种分别念,修法的专注心也就渐渐散乱。由于有众多人的恭敬供养赞叹,修行者也就会渐渐忘了世间的种种苦难,对世间的贪执...中应做一个清净的出家人,毫无粘滞地直趋解脱大道。不然自己穿上大雄如来的法服,却如苍蝇逐臭一样,整天往世间里钻,造许多恶业,这是可耻可鄙的!这些话有人可能在现在无法接受,觉得不好听,但以后或许会觉得...

    堪布索达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842730.html
  • 从唯心净土、身中净土到人间净土

    具足十事善法,是增进定力、培植福德的佳处。   此经还对在此土修行、生于净土的法门进行了说明:   彼菩萨曰:“菩萨成就几,于此世界,行无疮疣,生于净土?”维摩诘言:“菩萨成就,于此世界,行...,常省己过,不讼彼短;恒以一心,求诸功德,是为。”   这种修行方法体现了奉献牺牲、谦下忍辱、克己敬他、精进不懈的精神,可以看出,这些方法大多与在家菩萨的修行有关,其中还表现了大乘佛教初期对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178761.html
  • 试论佛教“净土信仰”与“和谐”社会建设的融合

    圆融无碍,如《胜思益梵天所问经》中所说:   得失及称讥,毁誉苦乐等,如此之,常牵于世间。   大智慧菩萨,如实知世法。见世败坏相,处之而不动。   得利心不高,失利心不下。其心坚不动,不随世间。   得失及毁誉,称讥苦乐等,于此世,其心常平等。   “人自身的和谐,即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。”和谐社会必然是以社会个体的身心和谐为基础,得失称讥、毁誉苦乐能平等心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93286820.html
  • 修福修慧修净土——文珠法师

    说法净,则智慧净;随智慧净,则其心净;随其心净,则一切功德净。是故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佛士净。’ 又香积佛品中,维摩居士说:‘菩萨成就,于此世界行无疮疣,生于净土。何等为,饶益众生...是为。’凡能成就以上的菩萨,虽处身于五浊恶世,亦不损害其法身慧命,而能成就清净佛土。如果我们也能学习以上,则我们在香港,香港就是人间净土,在美国,美国也是人间净土。否则,内心充满贪嗔痴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782699.html
  • 因明与比量──关于量论的现象学考察

    假借语言概念(名相)来成立判断者。相对于现量而言,比量就是已完成的判断(语句自身的推理)。在此,判断是通过判断者自身的认识来完成的。所以,因明中,现量与比量首先都属于「悟自门」。相对于「悟他门」的能...然而,量(比量)的论式表达也就是因明,可以有两方面的效用(所谓「二益」)──为自比量(自利)的自悟门、为他比量(利他)的悟他门。     在《入论》中所说的因明(亦即:现量/比量,似现量/似比量;能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3338046.html
  • 因明与比量─关于量论的现象学考察

    转到比量的形式。比量就其量的表达形式而言,总是假借  语言概念(名相)来成立判断者。相对于现量而言,比量就是已完成的判断(语句自身的推理)。在此,判断是通过判断者自身的认识来完成的。所以,因明中,...。  在《入论》中所说的因明(亦即:现量比量,似现量似比量;能立能破,似能立似能破)中的比量,是狭义的吐量。如前已述,一切量即是比量,量论即比量之学。因明研究即为成立量论的论理学,所以因明都是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338183.html